2016花蓮藝術節《月與海洋的愛戀》

✿ 地點: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17棟酒文化館、24棟
✿ 開幕記者會:9/15(四)11:00 17棟酒文化館
✿ 活動時間:9/15(四)至9/18(日),14:00~20:30(9/15 11:00開幕)


▓ 緣起

走在花蓮,你遇到的每個人,可能都是藝術家。他們背後沒有亮麗的STUDIO,掏出的或許不是搶眼的中英對照名片,但是他們的客廳就是工作室,家的後院就是創作基地,生活的每天就是工作的時光,因此他們的作品,就具有跟你我一樣的溫度,如此讓人自在,安心。

DART是「國立東華大學藝術創意產業育成中心」的創意品牌,我們在花蓮的土地上尋找這些具有品牌潛力的創作者,他們有的是在地工坊業者,有的是懷抱創業夢想的年輕人,他們的產品孕育自這塊土地,或在此汲取創新茁壯的能量,我們聚集這些藝術家與他們的創作,陪伴他們創業轉型成長的第一哩路,並展望與國際藝術家並駕齊驅的那一天。

自前年起,DART每年舉辦一次大型藝術節,希望讓這些創作者有更多機會與民眾接觸並獲得繼續創作與生活的經濟支持,在此同時,也讓民眾親身體驗到創作的過程,無論是透過動手做,或是人與人的交談,聆聽作品誕生的曲曲折折。邀請在花蓮的您,藉著一次熱鬧、輕鬆、有吃有玩的藝術節,來親近他們的產品,來觸摸、聽故事,甚至在詢價的過程中重新思考工藝文創產業、物質生成、時間價值與資本社會的關係。


▓ 關於藝術節

去年的主題「美好生活」,強調產品的功能與質感兼具,而今年主題為「月與海洋的愛戀」,是一個較為抽象、刺激著創作神經的主題,期待在美好生活的功能性基底之上,更進一步讓創作者、民眾發揮對生活的藝術想像,重新思索生活各種物事,讓我們親身詮釋再熟悉不過的存在--月與海洋,也重新思考何謂「關係」:自己與他人、人與其他物種、物與物間的關係,而這個沉思的過程,對習以為常的生活模式而言,就是一種革新,是創新意義誕生的前奏。

月可能指的是中秋時節;海洋,則點出花蓮的地理性;月海間的愛戀,是一種距離拿捏之美,既是物理世界的美,也可以擴大為象徵我們生而在世對相遇之人所產生的情感。在東海岸,我們迎接明月東昇,波光粼粼一條水上小徑,指向人文匯聚的文創園區,在這裡,我們以雙手重現人與人相碰後激盪出的點點火花。

邀請各位,一起延續這條水紋與微光交織成的廊道,在它的盡頭,有溫暖手作、巧妙創意、文化智慧、眾人努力,當然也會有昇平的歌舞--藝術節的構成本身即為一件作品,糅合不同藝術形式,串連起來自四面八方、各行各業的人,是日常生活的縮影。

▓ 潮聲中的藝術節:室內活動
 
特展 X 講座

位於「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17棟酒文化館內的「月與海洋的愛戀」特展區是本次藝術節中的焦點所在,展出各藝術家精選或新作的作品,透過詩句、特展手冊、產品形象短片,以及現場訴說展品故事的人,與民眾交換生活心得與故事。特展區展出重點在於:月、海洋、關係。當中又分有五個子題,分別以月、海的關係,象徵五種人與人互動的模式。我們與藝術家討論出符合主題的作品,作品與主題的連結有的具象、有的抽象,有些則以詩句營造氣氛及深度,和主題連結在一起,整個展區的發想與構成來自對生活細節、對藝術創作、對行銷活動的種種思考,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前來與我們切磋意見。

「工藝新舊說」講座每天下午兩點登場。石壁染織工坊創作者林淑莉講述《織布是種翻譯機--技藝作為他種文化研究之途徑》,和觀眾分享織布技藝如何使她從精專的泰雅族織布出發,跨語言、跨族群,去了解他者,進而從事賽夏族織布技藝的發掘及傳承,同時她也會帶來今年在關島參加太平洋藝術節的所見所聞。將博里漢工作室的太魯閣族織布男將博里漢(胡俊傑)則會以《誰「梭」不能織!?──編織工具與創作之有機關係》,和觀眾分享他近年對織布工具性質的再思考,包含他親身製作符合需求的工具,使創作跳脫工具的限制,甚至反其道而行,使織布工具成為織布作品的一部份。將博亦將在戶外市集的攤位中舉辦小型個展,展出他在思考過程中一步步實作的成果。

此區也是藝術節之存在的背後能量。專業藝術代理與經紀、企業媒合、客製化產品開發等將在此發生,邀請各方達賢前來小坐,支持在地藝術,更協助發展文化、推廣臺灣藝術。同時不定期開設藝創講堂,由產官學三界專家分享國內外文化藝術創意產業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工藝新舊說」講座

 

9/15 Thu. 14:00

《織布是種翻譯機--技藝作為他種文化研究之途徑》講者:石壁染織工坊 林淑莉

9/16 Fri. ~ 9/18 Sun. 14:00
《誰「梭」不能織!?──編織工具與創作之有機關係》講者:將博里漢工作室 將博里漢(胡俊傑)

 
 
 
將博里漢微型展──工具織,織工具
 

 

9/15 Thu. ~9/18 Sun.
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綠茵廣場「將博里漢工作室」
 
 
▓ 月光下的藝術節:戶外活動
 
市集 X 美食 X DIY

中秋連假4天,我們將在「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戶外綠茵廣場,在月光揮灑下,舉辦具有濃厚在地藝術家特色的「牽手逛大街」市集,內容有原住民編織、珠串、檳榔纖維衣飾、皮件、絹印文創品、陶器、金工等等。來走上一圈,帶些品牌小物回家,品嘗在地美食,您會發現生活與心境,可以因衣、食、住、行中的卻意義深重的物件,澈底的翻轉到另一個境界。美食部分,特別感謝來自西非如今已生根花蓮的象牙海岸小廚房、以及代表在地客家文化的吉鄉糕粽、溱寶客家黃金蛋熱情參與。

市集內亦設置「雙手的力量 DIY帳篷會」,7位資深工藝家輪番上陣開課,內容包含編織、珠串、磨石、壓克力彩繪、布包車縫與手工皂製作,與您體驗一日工藝。除了DIY外,某些藝術家也會在市集中演示專門技藝,例如轆轤拉坏、皮革敲打等等,讓您大飽眼福。


舞樂 X 遊戲

位於後山的花蓮是一個多元文化交會之地,冒險犯難的海島精神數千年來潛藏在這塊土地與居民的血液中,花蓮藝術節將此精神再現,在「訴情小舞台」以舞樂的方式呈現花蓮的族群面貌。DART團隊邀請了由排灣、卑南、泰雅、阿美青年組成的日出樂團,他們將帶來古調新唱,傳唱現代族人對傳統的愛戀。ONS 197則代表年輕世代唱出多愁善感的心聲。東華大學爵士樂團Big Band的四位團員,由黎巴嫩與臺灣混血女孩Jennifer領軍,獻唱數首1920、30年代的纏綿藍調爵士。我們亦走訪花蓮獨立樂團表演的各個小舞台,邀請到來自英國、德國、夏威夷、印尼蘇門答臘、象牙海岸的音樂表演者,帶來不同文化背景下所孕育出的情歌。

花蓮藝術節與東華大學亦合作特別製作《獻給相遇,與一切生活所需之物質》舞劇,朗讀由DART與海牧爾工作室共同完成之散文,由東華大學學生編舞,跳出每個人都在經歷中的各種相遇與分離,如月的圓缺與海的漲退;演出時藝術家們的作品亦成為角色,舞者與作品共舞,點出工藝品在生活中陪伴著我們、支撐著我們度過生命中的一幕幕,相信會給觀者煥然一新的感受,重新審視物質文明的意義。

最後,我們舉辦「讓__知道」告白活動,趁著有月光、有音樂、有舞台,有美食,更有人潮,歡迎心中有滿滿情愫想要分享或宣洩的民眾,踴躍參加!我們相信:美好心意會帶給世界美好事物!不怕盛情難卻,只怕不說!歡迎您來佐著美食,在舞樂聲中與藝術家們、有緣共賞月的朋友一起同樂。

此外,滿月之日,月為主角,我們在園區內設置兩公尺高的黃月亮,請記得來找月亮,找到後,別忘了順勢抬眼看看夜空中真實的那顆守護我們的星球,讓我們一起將目光暫離自身的世界,與自然交融。

 
9/17(六)訴情小舞台 16:00~19:00
 

 

舞劇 音樂 詩 告白/臺灣 英國 德國 美國 印尼 象牙海岸 黎巴嫩
9/17(六)「讓__知道」告白活動
 

 

 
報名網址:http://goo.gl/Uxrf2N
 
 
▓ 關於我們
 
▓ 說不完的故事

「產品」,是品牌藝術家與您我接觸的第一線,光鮮亮麗,獨樹一格,但卻不是品牌的全部。產品可能是一位努力以創作為生的女孩,在人生途中所見的一抹風景,可能是一位成熟藝術家,因著對家鄉的愛企圖向世人訴說家的歷史及未來,可能是一位祖母級的藝術家,對她祖母的承諾。您我握在手中的產品,如時光的銀屑、一閃的靈光,是生命過程中的組成片段,但是透過相握、聆聽、感受與了解,我們卻能給予那段生命過程,繼續往下延續的力量,同時,讓我們自己的生命更加豐厚而有把握。


▓ 手作的溫度

生命以赤裸的姿態來到這個世上,肌膚相親是我們最初習得代表安全、信任的語彙;手,是我們最早用以探問世界的工作。成長於花花世界,卻讓人與人之間失去了碰觸的機會,甚至對碰觸感到侷促不安。在「2016花蓮藝術節」展售的產品,無一不是手作,是不是手縫、手染、手刻、手捏變得很重要,因為觸覺,讓我們透過產品結交朋友、認知生活環境,如一棵行走的樹,更扎扎實實地牢抓這個由物質和人所組成的世界,也更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


▓ 生活中的工藝

工藝具有藝術性,但工藝卻不是藝術。當藝術被膜拜,只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時,工藝品卻期待被碰觸、被使用,希望促進我們的生活,即使是被高掛於牆、靜放於桌,它們的材質、意義也都取材生活,幻化自生活本身。

在「2016花蓮藝術節」,您能找到照料日常中一切所需的事物,從潔顏淨身的肥皂、貼身服飾、衣著配件、各種風格包款、生活器皿、寢具,乃至療慰心靈的隨身物件或擺飾,工藝家用他們的手,替代迎接生命赤裸降臨時的那雙充滿眷戀的手,輕輕呵護著到來的您。


▓ 社會企業

藝創產品的原料取自大自然,不以加重環境負擔來成就藝術;工藝家以巧思提高產品的獨特性,消費者所擁有的作品都是僅此一件,且經得住歲月淘洗,可以長久留用,不落入量產導致消費過剩、產品價值下降的窘境;最後,這些品牌各自分擔了創作者的家計,協助部落發展,給予沒落社區新亮點,甚至將收入反饋於醫療照護等社會領域。


▓ 主辦單位DART簡介:

基於一個大學單位對於推動地方文化發展的教育使命,國立東華大學藝術創意產業育成中心以「文化」與「創意」為核心,因應臺灣立足於未來國際間對於手創及工藝文化的重視程度,思考創意經濟、創意產業的長遠發展。目標以工藝文創為主體,結合數位技術和數位傳播行銷平臺,推動臺灣東部地區工藝現代化創意產業發展,提升工藝美學意識及文化,保存族群特色工藝技術及人才,以期朝工藝新紀元邁進。

本中心以成為社會企業自期,今年度19家工藝品牌,當中有自102年度輔導至今、尋找轉型可能的廠商,亦有以「大手拉小手」模式正起步的新進創作者,除了協助創作者克服技術障礙、創新產品功能、增益產品藝術性、提升鎖定客群、行銷管理的能力外,亦結合跨域資源,協助創作者發掘並賦予自身及創作更多元的意義,進而以其特色品牌,或轉化地方成長經驗,或回應整體社會文化發展之需求。我們希望能夠將愛人愛物、環保、平權的概念,藉由溝通,傳達給創作者,以及消費者。